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

[新竹]吳濁流故居--天地悠悠的台灣連翹,新埔客家的漢語詩人

紀錄一些地方,一些人,一些食物,一些事....


吳濁流故居

吳濁流,本名吳建田,新竹縣新埔鎮客家人,一九零零年出生。是台灣日治時期深具民族意識的代表性作家。
吳濁流的作品以犀利的筆調分析與反諷當時社會,〈無花果〉、〈亞細亞 的孤兒〉、〈台灣連翹〉可以說是他自傳性的作品。他所留下的漢詩上千首,題材生活化,文字率性淺白。

他的故居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新龍路(竹 20縣道)旁,現為新竹文學館。不用門票,現場沒有人員看守,完全自助式參觀。進入之後,自行開燈,參觀完畢,自行關燈。故居內整潔雅致,沒有放置垃圾桶,但是完全沒有遊客亂丟垃圾,展現出高水準的文化素養。


在新龍路的兩側豎立著"吳濁流故居"指標


指標旁的石碑,和吳家其實並沒有關係。這是大正14年(1925),當時的台灣總督伊澤多喜男蒞臨新埔當地的柑桔評鑑會的"督憲光臨紀念碑"。


從石碑旁的小徑進入,可以看到路旁古樸可愛的伯公(鎮安宮),供奉的是土地神祇。算是吳家和附近土地的福德正神。



吳濁流故居為客家傳統三合院,一堂多橫屋的建築,中間的祭祀公廳"至德堂"沒有開放參觀,外側護龍目前還居住著吳家子孫。
正身建築最高聳,石砌屋腳以防水,斗子砌牆以隔熱,正脊為燕尾式,屋身則為"火庫起"作法,具有防雨與防曬的功能。



值得留意的是,故居在整建之前,正脊並沒有燕尾,古蹟修復的落差有點大。

圖片取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旅記日期:2006.11.17


公廳龍邊的橫屋門廳,上書"渤海家聲"


虎邊的橫屋門廳,上書"延陵世第"




在公廳和左右橫屋的轉角,有很特殊的設計。橫屋沒有接在公廳的兩側,而是退後半間,

正身最邊間,也能夠有窗戶可採光,這樣的格局稱為"五間見光"。



橫屋內部的隔間




兩側橫屋是主要展場,展是吳濁流的生平事蹟,著作,思想,年表等。



台灣常見的連翹,又叫做金露花,扦插就可以繁殖,生命力堅強,常常被種植作為住家的圍牆,但是因為長得快,很快就顯得不整齊,就會被割被剪。即使註定要被剪,連翹還是要往自己的方向生長,台灣人的堅忍堅毅,猶如連翹!!



"台灣文學之父"吳濁流的著作與"吳濁流文藝獎"得獎作品集。在橫屋中即可閱讀。


還原復古的廚房,灶邊牆上的大孔,是用來將水直接倒出屋外的。


從屋外可以看得更清楚


側屋的剪黏,色彩斑斕



故居的外牆



進入外牆,是為"一進",以石板鋪地。


一進之後還有白牆,是"二進"。


珍貴的鋼筆字手稿和毛筆字手稿。



橫屋外側的視角,可以清楚的看到地基順著山坡地形逐漸升高。


屋外的"滿妹洗衫窟",朱滿妹是吳濁流先生的母親。



從吳濁流步道可以走到"芳信埤",吳芳信是吳濁流先生的祖父,是一位傳統漢詩人。







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

台式脆瓜--愛逮丸又來了,小玩咖今天要做的是地瓜稀飯的麻吉小菜

紀錄一些地方,一些人,一些食物,一些事....


台式脆瓜


冬天的早晨,來碗地瓜稀飯,最是道地的台式享受...
地瓜稀飯的麻吉小菜,花生和肉鬆絕對少不了,基於營養,當然要有九層塔煎蛋或是菜脯蛋。
最搭配的是,一定要有的---台式脆瓜!!!!


一斤(600g)左右的新鮮小黃瓜,最好選擇瘦瘦的,瓜刺明顯的。瓜刺(表皮上的凹凸)不明顯,表示小黃瓜已經太成熟,水分含量太高,成品比較不爽脆。
將小黃瓜清洗乾淨,切成0.5公分左右的薄片。


小玩咖用的是屏科大薄鹽醬油,穀盛糯米醋,喜樂之泉素蠔油和台糖晶冰糖。
使用不同的佐料,口味也不盡相同喔。
晶冰糖的融解速度較快,如果使用大塊冰糖,要煮比較久,建議要先敲碎。


比例 : 醬油0.5米杯+素蠔油0.5米杯+冰糖0.5米杯+糯米醋0.25米杯。開小火煮,煮至冰糖融化。


繼續煮,並倒入小黃瓜拌勻,使小黃瓜片都沾到醬汁。


醬汁滾後,再煮3分鐘。


撈出小黃瓜片,鋪開瀝乾,放涼。(小玩咖使用的器具其實是泡茶盤XD,底下有小洞洞)


剩下的醬汁也要放涼。


徹底放涼之後,先把小黃瓜裝瓶,再倒入醬汁醃過。蓋上蓋子,冷藏24小時,再倒掉醬汁。就是脆脆甘甘的脆瓜了。冷藏可以放3~4週。(醬汁不到掉,成品會越來越鹹喔)


脆瓜可以是稀飯的好搭檔,也可以剁碎,做成瓜子肉丸喔!!





















[彰化]開化寺--彰化第一座寺廟,建於雍正二年(1724),香火鼎盛近300年

紀錄一些地方,一些人,一些食物,一些事....


彰化開化寺

彰化第一任知縣談經正所立,是一座和官方關係很深的民廟。原名"觀音亭"。時至今日,彰化本地人還是習慣稱祂為"觀音亭"。

開山和尚是來自廈門鼓浪嶼百鹿寺的釋達清和尚。

在中華路鬧區的開化寺,興建時,周圍已是民家聚居,本來就是"街屋式廟宇"。
原來的山門在日治時期因擴建馬路而拆除,目前這個造型精巧的山門是後來增建的。




門口的一對青斗石石獅,造型古樸而具興味,龍邊是公獅,虎邊則是撫慰著幼獅的母獅。


山門上的門聯,上聯為"開來繼往皆以修身為本",下聯則為"化渡慈航總須念佛至誠"。


進入山門,前院四平八穩。屋脊上的剪黏,在整修的過程中,改為塑膠片(根據文化部資料),而不是一般寺廟的彩色陶瓷片,非常先進,顏色也鮮亮。 



前院方正,四平八穩。


山門內側。


重修碑記紀錄了開化寺歷經八次重建,第一次是乾隆18年,第二次是乾隆58年,因林爽文事件被焚毀。第三次是道光18年,第四次是道光28年。第五次是咸豐10年大火,同治8年修繕完成。第六次則是大正5年,道路拓寬,重建山門及內部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到轟炸,至台灣光復後第七次修建完成。第八次則是受損於民國88年的921大地震,至91修建完成。


這是仿刻道光20年的重建碑,並不是當年的碑石。


正殿


同治年間重修開化寺的"現大慈悲"匾額


正殿供奉的觀世音菩薩,是少見的頭戴毗廬冠的觀世音菩薩。


毗廬冠,又叫做五佛冠,圓形的冠帽分為五向,分別各有一尊如來,面向五個方向。


正殿兩旁的十八羅漢,這尊可是梁武帝尊者喔。
梁武帝怎麼成了羅漢呢?不要懷疑,南梁開國君主梁武帝,治國文風鼎盛,晚年崇佛,廣設寺院,還三度捨身於同泰寺。




前殿經過雕琢的柱珠。


乾隆年間的匾額,目測應是曾經斷裂後修復。


光緒年間的匾額已經燻黑


道光年間匾額,都是珍貴的古物。


後殿的三根通樑和五個瓜筒,滿滿的雕琢與彩繪。


後殿的圓形柱珠和方形柱礎,古樸典雅。


道光丙申年中秋吉日雋刻的對聯,方形石柱,方形柱礎,還有陰刻文字,非常特別。



通往護室的外側廊道。



內側的廊道。



近年仿古板凳,饒有興味。


後殿配祀全台唯一的"痘公痘婆","痘公痘婆"本來是治療天花的善醫,如今天花已經絕跡,倒是成了求取皮膚美貌的神祇。


連供桌上的祭祀也與眾不同,都是皮膚保養品!!!愛美女性鐵定是要參拜的啦~ ~


還有配祀文昌帝君,考生還可以求取"文昌筆"。


開化寺,目前是佛道混合的寺院,已經沒有和尚或尼姑住持,而是由安瀾念佛會在此推動佛法,引導共修。


後殿上的觀世音菩薩垂目祥和,觀照善男信女及這座彰化歷史上最久遠的寺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[裸麥麵包]也可以很軟Q,打破"黑麵包"魔咒~ ~

紀錄一些地方,一些人,一些食物,一些事.... 軟Q堅果裸麥麵包 裸麥的離胺酸很高,離胺酸是人體需要得胺基酸之一,裸麥含有維生素B群,尤其是鈣的含量是一般小麥大約三倍的含量。 裸麥麵包非常營養,但是很多人吃不慣它的粗硬口感。 今天分...